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重大建设项目 > 施工有关信息

关于转发下达2025年第三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来源:西峡县发改委 时间:2025-08-08

关于转发下达2025年第三批以工代赈

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阳城镇人民政府:

现将《南阳市发展和改革委会关于转发下达2025年第三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宛发改投资〔2025266号)转发下达你镇,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实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全国“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情动方案》《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硬投资”和“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指导意见》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有关规定,深刻把握以工代赈“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政策内涵,认真组织实施,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批准项目的名称、内容和规模进行建设,严禁将中央预算内投资截留、挤占或挪作他用,项目建设所需其他资金要确保足额及时到位。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如确需调整,须按程序报批。

二、分解下达

本批计划安排我县项目1个,下达以工代赈资金395万元(含劳务报酬171.18万元)。

(一)实施范围和受益对象。主要面向欠发达地区的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和低收入人口,优先吸纳外资外贸相关企业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未就业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含易地搬迁脱贫人口)、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以下简称“重点群体”)。

(二)建设领域。重点支持技术门槛较低、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用工量大的县域范围内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领域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本批计划支持农业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包括: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乡村生产道路改造、村道巷道硬化等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排灌沟渠和护坡护坝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零星沙化土地治理、林业生产道路等林业基础设施,小型灾毁水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农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

(三)下达方式严格落实“确保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落实到项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的要求,明确具体建设内容、资金额度、计划发放劳务报酬规模和带动群众务工人数,确保项目实施后能够广泛吸纳农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要加强工作沟通,防止后续其他领域出现项目重复申请和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严格防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三、加强监管

要严格落实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监管的主体责任,严格按批复内容组织项目建设,及时准确上报进度数据和信息,保障项目按期建成发挥效益。项目实施单位要自觉接受各级监管部门和监管责任人的监督检查,对监管部门指出的问题要积极整改,并及时向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报送整改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强化全过程工程质量措施和安全监督管理,有效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项目单位要严格落实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日常监管直接责任。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中的监管责任人应随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做到“三到现场”,即开工到现场、建设到现场、竣工到现场,并及时主动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上级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适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检查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等。对于投资计划执行不力的项目,将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实施处罚。

四、按月调度

要加强资金和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定期调度和实地指导,适时对辖区内以工代赈工程进展、资金使用、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等情况开展核查,严格做好项目信息数据填报和审核工作,于每月5日前将本批计划项目开工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等数据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报送我委。我委将进行在线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作为后续投资安排的重要参考。

五、绩效目标

本批计划的总体绩效目标是:支持有关地区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领域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在确保劳务报酬发放金额占中央投资的总体比例不低于40%的基础上,尽可能进一步提高占比,广泛吸纳相关企业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未就业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请加强对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的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我委将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六、其他要求

请你镇加快或简化前期工作程序,落实招标投标法等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改革以工代赈项目承接方式、创新劳务组织模式,鼓励乡镇政府等业主单位采取询比、竞价、谈判以及直接发包等方式,将项目灵活发包给村集体领办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劳务公司、项目理事会或县乡两级政府领办的乡村建设公司等新型建设主体,创新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劳务组织模式,充分组织本乡本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要在开展工程项目建设、组织群众务工和发放劳务报酬等工作基础上,依托以工代赈项目广泛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多种赈济模式,进一步延伸扩大就业容量,更好发挥“赈”的作用。

西发改投资【2025】69  号 关于转发下达2025年第三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pdf

西发改投资【2025】69 号 关于转发下达2025年第三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pdf

附件1+2.xls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