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西峡中医药强县建设若干支持措施》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西峡县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具备一定基础。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产业的规模、质量和竞争力,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中医药强县,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支持措施。
二、政策意义
《加快西峡中医药强县建设若干支持措施》的出台,将有助于充分发挥西峡的中医药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提升中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西峡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主要目标
在全国中医药示范县创建的基础上,建成豫鄂陕三省毗邻地区中医药发展新高地。至2026年,实现以县中医院为首联系乡、村的紧密型中医共同体,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小病轻症在基层、大病急症进县城的分级诊疗模式。
四、支持措施
(一)体制建设
建立完善公立中医医院财政补偿机制,每诊疗1人次门诊病人补助10元、住院病人每床日补助10元,按照上年度实际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计算。将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个人支付比例不高于15%。参保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使用中医药治疗,住院合规医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85%。
(二)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中医药服务比例至30%。支持县中医院建成10个中医特色(骨干)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5年内建成7个市级旗舰中医馆、35个市级中医阁。每年组织医共体成员单位和村卫生室人员滚动式培训。支持县中医院康复科申报省级重点专科,持续增加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供给。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三)人才队伍建设
常态化畅通中医药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组织校园招聘,引进高级职称、博士学历、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其他特殊人才的,不再进行前置备案和审批,简化程序。公立医疗机构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县、乡中医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高、中级结构比例各提升5%,
(四)文化建设
在城市入县口增加仲景文化元素,在绿化建设中增加中医药植物的种植量。3年内,建成4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打造“中医药文化夜市西峡品牌”。
(五)产业融合建设
坚持中医药+康养、中医药+养老、中医药+文化旅游。促进中医健身气功与现代康养相融合,发展以中医调养为主的社区、互助、旅居等养老服务新模式,支持建设乡村康养旅游村、省级中医药文旅康养基地和综合园区。
(六)项目建设
出台中医药相关的优惠政策,依托宛药公司现代中药工程技术中心积极研发新产品,大力向上争取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加大对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新技术推广、中药材保险补贴、产地初加工、中药精深加工以及中医药协同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的支持力度。
(七)做优“八大工程”
实施优势品种提质工程,山茱萸基地GAP推广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实施骨干品种壮大工程,万亩以上药材品种达到5个,“131”品种种植规模占比达到80%以上,县域中药材发展面积达到37万亩以上。实施良种繁育推广工程,建设单品种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3个,良种推广率达到80%以上。实施产业矩阵构建工程,中药材产业新型经营主体达到50家,初深加工企业达到20家,中药材产业矩阵基本形成。实施集散中心提升工程,县域中药材储藏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全国山茱萸集散交易中心基本形成。实施融合发展赋能工程,支持太平镇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和养生养老首选目的地、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特色小镇;支持南阳职业学院建设集中药科普、文化、实训、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伏牛山特色中药科研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区域品牌创建工程,创成国家“三品一标”基地1个,省级道地药材3个。实施要素保障加持工程,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开发“药材贷”金融产品,加大对中药材种植企业、加工企业、购销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五、实施保障
组织领导:将中医药强县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责任单位要主动担当作为,密切协作配合,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行业监管:完善以中医特色优势评价为主导的中医医疗机构评审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生产经营的监管,助力中医药发展。
强化督导:加强跟踪落实和督查问效,及时反馈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强化结果运用,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政策文件:加快西峡中医药强县建设若干支持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