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石界河镇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来源: 时间:2025-03-27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完成法治政府建设第二个五年纲要目标任务、实现率先突破的攻坚之年。石界河镇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领会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会议精神和部署,为全面推进建设法治西峡贡献界河力量,现将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稳思想“舵”

1.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第一议题”制度落实方面,我镇逢会必讲、逢会必学,全年通过“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11次。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落实方面,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党委成员集中学法15次,全年召开专题汇报会2次听取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通过全体党员干部会讲法普法9次,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12部法律法规,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悟笃行落在实处。

二、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构建体系“框”

1.政府机构职能更加协同。2024年我镇按照上级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新设置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应急管理办公室划入平安建设办公室,退役军人服务站调整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挂牌机构,乡村建设办公室不再承担林业、水利和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职责,机构人员编制同步调整完毕,各机构职责更加明晰。2024年新增工作人员3人,落实人员“减上补下”工作要求。加强120余条权责清单管理和运用,服务事项入驻办事大厅。

2.政务服务效能更加优化。坚持“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一枚印章管审批”,全年提供了854项便民服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5%。优化服务方式,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将政务、民生、社保等服务事项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群众少跑腿”业务办理数量增加,共办理各类业务700余件,提供咨询500余条。

3.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完善镇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方法,健全营商环境投诉问题全链条处理闭环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护企码”上行活动,切实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三、健全法治政府工作制度,织密制度“网”

1.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坚持“有件必备、有错必究”工作理念,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2024年制定政府文件73件,按照季度普查制度,已全部上报县法制审核办进行审查,其中废除规范性文件1件,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在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示。

2.落实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法律制度。完善石界河镇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调整法制审核工作人员3名,2024年审查政府起草文件73件,综合行政执法进行合法性审查2件,指导行政执法活动32起,严格落实综合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石界河镇无重大行政执法决定。

3.健全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根据《河南省政府法律顾问人才库管理办法》《南阳市党政机关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及法律顾问人才库管理办法》,建立镇政府法律顾问联络点,扩大法律顾问在社会治理领域中的知晓度和引领作用,2024年,石界河镇法律顾问2名,公职律师1名,法治队伍更加充实。

4.严格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贯彻落实《河南省规范行政执法办法》,完善行政决策制度,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公开,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5.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承接城管、土地、文化、消防、交通等部门下方执法权限,综合行政执法编制11个,在充实执法力量基础上,实行实名制专库管理,对照县司法局编写《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工作手册》开展行政执法活动86次。

6.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未批先建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加强执法巡查,畅通违法行为投诉举报渠道,全年接受投诉举报线索20余条,在依法保护投诉、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下,进行跟进处置。

7.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四张清单”,取得行政执法证件8人,做到全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开展行政执法证件年度审验工作1次,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动态管理。5名中青年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参与县执法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为期5天执法培训,接受县级执法单位传帮带指导4次,极大提高镇执法业务能力和水平。

8.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模式,坚持执法前普法,打通行政执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打早预防“针”

1.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实行“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成立以镇长为组长,武装部长为副组长、镇安委会、城建所、土地所、经发办、农业中心、卫生院、派出所、中心校、工商所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了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方案》、《石界河镇安全生产职责清单》。按照要求制定了《石界河镇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根据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别制定了《防震应急预案》《防火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发放6000余份宣传彩页,普及突发应急避险、安全警示教育、防震减灾等知识;春节期间悬挂条幅70余条、出动宣传车3辆,宣传护林防火及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营造祥和春节氛围;5.12防震减灾日,组织加油站、卫生院、超市等重点场所的安管人员到初中、小学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演练1次;镇组织成立2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常态化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开展防汛演练2次;辖区9村均成立应急队伍,常态化开展防汛、防森林火灾队伍,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强化矛盾纠纷行政调解方式,解开矛盾“结”

1.充分发挥各类矛盾调解方式。印发行政调解引导工作指引,开展人民调解163次、开展行政调解24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次,引导司法调解4次,充分发挥“三调”联动,推进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石界河镇人民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全年行政复议案件0件、行政诉讼0起;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化解历史遗留问题2件,化解一般矛盾38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

六、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扎紧监督“笼”

1.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镇司法所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活动12次,参与县组织执法案卷评查1次,在镇门户网站公开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方式,畅通投诉渠道;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做到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主动公开到位,全年处理依申请公开1件,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理信息需求。

七、正视法治政府建设不足,深挖问题“根”

1.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专业化水平不足法治队伍存在“数量短缺”与“能力短板”双重困境。法律专业背景干部占比低,在处理土地纠纷、合同审查等复杂法律事务时,常因专业储备不足导致决策风险。现有培训机制尚未形成“理论+实践”闭环,案例分析、模拟执法等实务训练占比低,执法人员对法律条文理解机械化,难以应对执法场景。

2.普法宣传实效性不强,群众法治思维尚未扎根普法工作仍存在“大水漫灌”现象,针对老年群体、个体经营者等特殊人群的普法缺失,导致法治宣传覆盖率与接受度形成“剪刀差”。新媒体矩阵建设滞后,短视频、直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应用不足。部分群众仍存在“信访不信法”观念,普法宣传未有效转化为法治实践。

3.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制度执行存在偏差“三项制度”落实存在“重留痕轻实效”倾向,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流于形式,执法案卷存在说理不充分问题。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不健全。跨部门联合执法协调不足,与行政执法要求存在差距。

下一步,石界河镇从以下方面继续努力。一是扎实开展法治培训学习,提升执法队伍素质。设立法治人才专项编制,建立“1名法律顾问+N名业务骨干”的传帮带机制,开展“模拟执法工作坊”,选取土地纠纷、安全生产等典型案例进行全流程推演。重点培养基层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建设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基层组织。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任务措施清单,绘制“普法需求热力图”为老年群体编制《防诈法律手册》,实现精准普法二是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社会参与进行政监督中,形成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互补,组织“执法开放日”,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代表组成评议团,对执法案卷开展“背靠背”打分。三是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细化公示内容,做到事前公开权责清单、事中亮证、事后7日内公示结果;规范文字和音像记录,做到统一文书格式、配备执法记录仪全程留痕;明确重大执法决定范围并强化法制审核,做到集体讨论、法律顾问参与的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执法透明化、程序化、合法化,提升公信力与社会满意度。

 

中共石界河镇委员会  石界河镇人民政府

2025年1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