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统计局2016年统计公报
西 峡 县 统 计 局
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 计 公 报
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项工作开展卓有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8.3亿元,同比增长9.3%(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37.9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71.5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6:58.4:28.9优化为12.1:57.9:30,全县人均GDP为54395元。
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4%和7.4%。
物价平稳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8%,衣着价格上涨4.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8%,居住价格上涨0.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升0.8%。
就业形势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多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80人。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16年西峡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4.4%。
全年粮食总产量96287吨,比上年减产4.5%。夏粮总产量36660吨,减产3.9%;秋粮总产量59627吨,减产4.8%。油料总产量8888吨,增产9.2%。烟叶总产量4926吨,增产1.4%;蔬菜总产量380971吨,增长7.6%。
全年肉类总产量29913吨,比上年增长1.1%。禽肉产量1896吨,与上年增长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大型企业增加值67.7亿元,增长1%;中型企业增加值52.2亿元,增长10.5%。轻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15%,重工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8.9%;公有制增加值1.7亿元,增长9.2%,非公有制增加值109.3亿元,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9.1亿元,增长32.6%。
主要工业产品中多数保持较快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9.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实现利税27.3亿元,增长14.4%;实现利润13.8亿元,增长31.7%。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2.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县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3家,资质内建筑业企业住宅竣工面积18.2万平方米;资质内房地产企业1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面积51234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299.5亿元,增长38.4%;工业投资214.7亿元,增长9.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亿元,下降65.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增长12.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增长2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0.8亿元,增长9.1%;零售业零售额31.7亿元,增长18.1 %;住宿业零售额5.3亿元,增长5.4%;餐饮业零售额13.4亿元,增长10.5%。
六、对外经济
2016年全年,全县共完成外贸进出口8.7亿美元,同比下降7.8%,占市定目标10.37亿美元的86.7%。其中进口1.31亿美元,同比下降41%;出口7.4亿美元,同比增长3%。以香菇为主的农产品出口6.6亿美元,同比增长5%。截止目前,西峡实际出口企业达64家,全年出口总量占全市54%,进出口、出口均超过金水区,位居全省55个对外开放重点县第1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621万人, 客运周转量64286万人公里,货运量1572万吨,货运周转量480684万吨公里。
年末本地移动电话用户38.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5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7万户。
2016年,全县旅游产业持续上档升级,成功进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老界岭晋升省级旅游度假区,鹳河军事漂流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寺山森林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县接待游客562.8万人次,门票收入2.27亿元,旅游综合效益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9.1%、10.9%。
八、财政和金融
2016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077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25%增值税完成41988万元,增长6%;营业税等地方工商税完成29855万元,增长7.4%;个人所得税完成3818万元,增长54.7%;企业所得税完成9074万元,增长23.8%;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完成7887万元,下降33.2 %;非税收入完成35455万元,增长8 %。
全县财政支出289703万元,增长11.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337万元,下降45.7 %;公共安全支出15089万元,增长42.1%;教育支出73332万元,增长8%;科学技术支出7313万元,增长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43万元,增长4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999万元,增长11.7 %;医疗卫生支出35917万元,增长12.1%;环境保护支出22993万元,增长48.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472万元,下降20 %;农林水事务支出48193万元,增长8%;交通运输支出6736万元,下降50.3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支出2738万元,增长104.9%;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4.22亿元、111.1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4.7%、2.1%。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指标63.81%,位居全市第1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0.8亿元,比年初增长19.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现有普通中学31所,专任教师1534人,在校学生35631人;小学223所,专任教师2356人,在校学生4651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专任教师229人,在校学生5500人;幼儿园87所,在园幼儿2159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05人。
2016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省级创新方法示范企业2家。全县河南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累计达到5家。2016年全县10余家企业通过了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通过备案的企业累计达到90家,占全市的比重达25%(全市共360家)。
2016年,全县专利申请387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实用新型268项,外观设计14项),专利授权323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实用新型242项,外观设计11项)。
十、文化和卫生
一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县艺术团巡回演出为重点,结合全县各乡镇群众文化需求,广泛开展送戏下乡,送法律进基层活动,丰富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举办“激情广场15场次,吸引参演和观众近十万人。全年深入社区、农村放映公益电影3467场。二是广播电视产业蓬勃发展。全年新发展电视用户近1300户,其中城网新增电视用户1011张卡,农网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57户。乡镇网络公司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在15个乡镇正式启动。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现有县级和乡级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7个。有各类卫生从业人员2160人,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1615人,乡镇卫生院545人。全县执业医师人数达675人,注册护士789人。全县拥有床位2570张,其中县级医院1778张,乡镇卫生院792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0.5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78%,乡村人口为23.37万人。全年出生率为12.96‰,死亡率为6.8‰;自然增长率为6.1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年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0元,增长8.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26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52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44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591元,增长9.4%。
2016年,全县确定农村低保对象9084户11585人,取消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11633户12235人,新增3208户4767人;确定城市低保对象577户976人,取消不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对象2309户4049人,新增256户400人。城乡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548.1万元,城市低保资金779.4万元。全县五保供养对象2187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1192人,每人每年为4000元,分散供养995人,每人每年30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55%。
十二、环境保护
2016年全县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478吨,氨氮减排27吨,二氧化硫减排2861吨,氮氧化物减排189.1吨,全部达到上级部门要求。县城集中饮用水源地各项监测指标未出现异常现象,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为100%。全年丁河封湾、蛇尾河东台子、老鹳河杨河、西坪黑漆河、西坪淇河大桥断面达到II类水质标准;许营、垱子岭断面达到III类水质标准,主要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城区环境空气二级以上天数341天,与2015年相比提高3天;汉冶区域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00天以上,与2015年相比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西峡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