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峡深化校地联合 助力西坪民歌焕发新生
近日,长安大学“非遗弘传·薪火永续”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西坪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调研实践活动。此前,西坪民歌剧团曾应邀走进长安大学进行非遗交流演出,引发广泛关注。此次调研,不仅是长安大学对非遗文化的实地探索,更是西峡县创新传承非遗文化的一次生动体现。
据了解,西坪民歌起源于汉朝,是地方传统音乐,历经千年绵延不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西坪民歌内容丰富、个性独特,唱腔以“真嗓”演唱为主,有独唱、二人唱、多人唱、齐唱、合唱等多种形式。2008年6月7日,西坪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西峡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制定出台了《西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采取记忆性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方式,挖掘地方特色,健全保护体系,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提升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力,西坪民歌、丁河高抬、米坪靠山簧等非遗项目享誉一方。
调研过程中,长安大学暑期实践队成员分成多个小组深入村组,拜访当地民间艺人,与西坪民歌传承人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了西坪独特的风土人情,领略了“一脚踏三省”的秀丽风光,深入探寻了西坪民歌的历史渊源和时代传承情况,接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教育。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总结和巩固此次调研实践成果,大力宣传和推广西坪民歌,通过校地联动的方式为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力量。”长安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