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民政局“十四五 ”工作规划
西峡县民政局“十四五 ”工作规划
一、 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实现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以维护民利、保障民主、落实民权为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推进民政工作体系建设,推进民政工作的务实、开放、透明和社会化,着力打造强势民政,推动全县民政事业稳步、协调和全面发展。
基本思路:基本任务从维护社会稳定为主向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向转变;工作重心从侧重单项推动向完善民政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民政工作发展机制转变;管理方式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的方向转变;工作手段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行政、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现代信息手段的方向转变。
二、目标任务
1、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坚持把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摆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围绕扶贫攻坚工作,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济、社会互助为补充,覆盖整个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按照10%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加快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每年改扩建4所乡镇敬老院。加大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进一步推广“政福保”、“政康保”工程,解决边缘群体因病、因灾或因子女上学等而遇到的临时性、突发性特殊困难。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2、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夯实和谐社会基础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民主自治为方向,以省级规范化社区建设为目标,以完善管理服务为基础,加快建设管理有序、功能健全、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城乡社区。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有偿服务、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提高社区治理功能,积极组织开展以就业保障、困难救助、卫生保健、培训咨询、文体娱乐、社会治安、便民利民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全面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不断推进和完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保障居民、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推进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形成以家庭为主体、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以养老服务、孤儿养育和残疾人权益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实现社会福利服务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制定优惠政策,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兴办福利机构,实施医养结合,逐步形成高、中、低多种档次并存的福利机构建设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三无”人员、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积极创新“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建成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在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福利事业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福利彩票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福利事业发展资金,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
4、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服务活力
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明确、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法律约束、制度约束和道德约束,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5、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我县的撤县设市工作,2020年完成需要省、市、县出具的全部申报材料,力争2021年初省政府研究通过并上报国务院,2021年底通过民政部检查验收,报国务院批准。积极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和勘界工作,稳步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认真普查我县各类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规范地理实体名称,设置标准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确保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成果转化工作圆满完成。加强对公墓经营活动和殡仪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深化移风易俗活动,提高火化率。进一步规范收养工作,维护收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大婚姻法执法力度,保障公民婚姻自主权利。
三、重大项目建设
1、福利中心改扩建项目。为进一步加强城镇特困人员、孤儿、实事无人抚养儿童供养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计划在福利中心原址空地新建养护楼一座,设计床位100张,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450万元。
2、殡仪馆新建骨灰堂项目。根据省市殡葬改革工作要求,计划在殡仪馆建设标准化骨灰堂一座,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可寄存骨灰盒2万盒,满足县域范围内群众20年丧葬需求。
3、县中心城区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根据省市殡葬改革工作要求,为满足城区及周边群众丧葬需求,计划在五里桥镇走马岗村建设县级公益性公墓一处,占地200亩,拟投资2000万元,建设骨灰公墓穴位1500个。
4、全县养老体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县域全覆盖,计划投资5600万元,建设24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和240个日间照料中心。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将民政事业重大项目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将各项民政事业费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探索建立稳定的民政事业资金投入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民政资金转移支付,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民政事业,加强福利彩票发行和开展慈善捐助活动,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改革民政行政体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
2、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慈善援助等救助制度,完善社会福利、民间组织管理、敬老院规范化管理、社区建设、区划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各项专项资金管理与行政审批及社会服务行为规范的工作措施,达到行政审批规范、社会服务优质、行政执行准确的目的,使民政工作管理高效、规范、有序,使困难群众的各项保障措施真正、全面落实到位,使各种专项事业发展基本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建立完善民政工作现代化运行机制。建设以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统、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为主体,延伸至民政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基本涵盖民政大部分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全县民政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通过实施与重点业务相结合的“数字民政”工程,建成覆盖全县的民政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民政工作效能和水平。
4、建立一体化强势民政队伍和民政管理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年青干部,调整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反对奢侈浪费,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理顺工作关系,从政策上、体制上、机制上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西峡县民政局
2020年7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