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1/2023-00074 | 有 效 性 |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西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峡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6)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西政办[2023]13号 | 发布时间 | 2023年04月03日 |
西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峡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6)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相关单位:
《西峡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6)》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3年4月3日
西峡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深入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四个西峡”的形象定位和“四区”的功能定位,深入落实“四个着力”、持续打好“四张牌”,围绕建设“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豫鄂陕毗邻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的发展定位,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控,加大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深化环境领域改革,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良性发展路子,推动西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提高西峡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发展原则;坚持生态惠民,共建共享原则。
(二)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西峡实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持续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高质量建设生态强县。
三、建设指标
结合西峡县“两山”建设实际及未来发展规划,制定西峡县“两山”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西峡县“两山”建设评估指标和目标表
目标 | 任务 | 序号 | 指标 | 目 标 参考值 | 2021年 | 2026年 |
构筑绿水青山 | 环境质量 | 1 |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90% | 84.1% | >90% |
2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 100% | 100% | ||
3 | 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的比例 | >90% | 100% | 100% | ||
4 | 稳定提高 | 100% | 100% | |||
5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95% | 100% | 100% | ||
6 |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 >95% | 100% | 100% | ||
生态状况 | 7 | 林草覆盖率 | 山区>60% | 83.2% | 83.5% | |
8 | 物种丰富度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
9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 不减少 | 1058.15km2 | 不减少 | ||
10 | 单位国土面积生态系统生产 总值 | 稳定提高 | 未开展核算 | 稳定提高 | ||
推动“两山”转化 | 民生福祉 | 11 | 居民人均生态产品产值占比 | 稳定提高 | 未开展核算 | 稳定提高 |
生态经济 | 12 | 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
13 | 生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稳定提高 | 14.60% | 稳定提高 | ||
14 | 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
生态补偿 | 15 | 生态补偿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 稳定提高 | 8.22% | 稳定提高 | |
社会效益 | 16 | 国际国内生态文化品牌 | 获得 | 获得 | 稳步增加 | |
17 | “两山”建设成效公众满意度 | >95% | 96% | >98% | ||
建立长效机制 | 制度创新 | 18 | “两山”基地制度建设 | 建立实施 | 初步建立 | 建立实施 |
19 | 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 | 建立实施 | 未建立 | 建立实施 | ||
资金保障 | 20 | 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 >3% | >2% | >3% |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管控,守护绿水青山。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实现“多规合一”,统筹整合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各类规划,将各类相关专项规划叠加到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上。建立战略引领、底线管控、开发统筹、政策引导的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管控体系。按照“一张蓝图、一套标准、一个系统、一套制度”的目标,形成动态更新的“一张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证生态系统安全,围绕“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管控目标制定西峡县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规则和实施细则,完善生态监测、监督管理、评估考核、奖励机制、信息公开等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办法,抓细抓实勘界定标工作,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地实施。对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或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域,实行生态环境监察,并建立监察制度,实施全过程的跟踪监察,切实防范可能因开发活动产生的生态破坏。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防控环境风险,维护生态安全,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突出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建设动态监管平台,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惩戒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责任制、资源开采企业准备金制度,确保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强化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森林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着力打造生态林业、创新林业、科技林业、效益林业和法治林业。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地质环境保护与监督,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强水土保持,完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大力推进鹤河、淇河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全县生物多样性系统性调查研究,维护生物多样性。实施重大保护工程,带动整体和系统保护。
(三)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金山银山转化。做优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西峡香菇、西峡猕猴桃和西峡中草药品牌影响力,以生态化、高新化、外向化为方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以食用菌产业、猕猴桃产业和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立足产业优势,推进特色农业“种植—精深加工—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和中药“种植—加工—旅游—医养”融合发展。
(四)打造“两山”文化品牌,推动绿色惠民富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重阳文化产业园、屈原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推动建设一批“两山”转化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或平台。培育特色生态文化品牌,打造绿水青山融合体,推动生态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等。
(五)探索长效保障机制,推动“两山”持续化。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直各有关单位、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西峡县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建立“两山”基地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跟踪监督“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各项工作部署的推进落实。建立“两山”实践创新新型智库,为西峡“两山”实践创新把脉诊断,跟踪评估,提供决策咨询,推动科学决策。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包括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及社会监督制度、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制度、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区域纵向生态补偿和横向生态补偿体系等。积极探索绿水青山量化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建立县域绿色 GEP考核体系、建立生态产品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统筹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支撑体系等。优化领导干部考评机制,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核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等。
(六)探索有效转化路径,形成西峡特色模式。发展特色经济,打造现代生态发展新标杆,把生态经济基地建设成西峡县特色知名品牌的阵地、产业发展的标杆、特色产品展示的窗口、科技研发的基地。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率先叫响“生态养生目的地”抓好旅游品牌、小镇特村、产业支撑、生态恢复、交通配套等五类项目建设,打造西峡县国际健康生活度假目的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着力构建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县上下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领导小组主抓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抓落实,各成员单位具体实施,做到层层传递压力,层层认真履职,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见实效。
(二)明确工作任务。领导小组下设生态体制机制建设、生态空间管控、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农业、工业、旅游)、生态文化 5 个工作专班。各专班具体职责如下:
1.生体机制建设专班
工作职责: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有利生态文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生态补偿机制;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建立自然资源和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局
2.生态空管专班
工作职责:从红线保护红线控制、受保护区域控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控制等方面,强调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和规划严肃性、持续性与协调性,为守护和转化好“绿水青山”提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支撑和保障能力支持。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生态环境保护专班
工作职责:围绕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强化绿水青山养护,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修复,实施一批生态资源资产培育工程,加大生态资源资产储蓄,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藏富于绿水青山。
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生产业发展专班
工作职责: 将西峡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谋划培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有效路径,着力打造生态和经济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方式。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工信局、文广旅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药办、菌办、桃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5.生态文化专班
工作职责: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培育打造具有西峡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丰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推进生态文化供给模式创新,彰显优美环境魅力。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突出项目带动。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实施的带动作用,以方案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方案落实,进一步集聚要素资源,确保“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落到实处。突出大项目带动、大园区承载、大企业引领。紧抓生态文明建设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围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谋划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形成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完善重大项目责任推进机制。强化项目管理,完善重大项目评估制度,对重大签约项目,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项目推进计划,明确进度要求,全程跟踪服务,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审核监督,规范建设资金的使用,切实保工期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
(四)突出人才保障。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以产业集聚人才,着力搭建人才平台载体,拓宽人才培育渠道,促进人才向生态产业集聚;突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注重政策宣传,注重强化保障,注重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提升人才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人才集聚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的科技支持体系,建立专家智囊团,指导“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全过程,
(五)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撬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领域投资建设。建立稳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重点项目投入,优先安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巩固脱贫攻坚、社会民生福利,以及涉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污染防治攻坚等方面项目等领域的财政支出,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提供有效保障。
(六)推动公众参与。加强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居民广泛宣传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试点的重大意义,增强公众对“两山”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全县上下参与“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两山”建设工作落实。营造良好氛围。积极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信息公开,有效组织引导公众参与创建工作实施和监督,支持各类环保志愿组织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相关活动,鼓励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倡导实施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实行办公适度消费和采购绿色消费,形成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全民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
(七)严格督查考核。坚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纳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内容。根据方案目标和各领域建设要求,组成联合督导组,通过随机抽查、现场调查等形式,坚持定期不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进展缓慢、效果较差,未按期完成试点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对推诿扯皮、工作不力、影响大局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通过严格责任追究,倒逼工作落实。
附件:西峡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重点工程
附 件
西峡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重点工程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内容 | 投资额 (万元) | 建设期限 | 主要责任 单位 | 对应 指标 |
一、守护“绿水青山” | ||||||
1 | 西峡县双龙镇东台子断面水环境生态修复项目 | 新建河道两岸生态护坡1.33km,生态缓冲62165.8m2,尾水湿地17167m2,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及配套设施4处 | 5670.08 | 2023-2025 | 县生态 环境局 | 改善地表水水质 |
2 | 西峡县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曹沟项目 | 治理水土流失,新建拦砂坝、护地堰、水保林等水土流失防治工程 | 830 | 2023-2023 | 县水利局 | 提高耕地利用率 |
3 | 西峡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程 | 矿山生态修复 | 17644 | 2023-2024 | 县信达自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 改善空气质量 |
4 | 西峡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项目 | 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进一步做好水源地保护,改善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生态产品供给 | 358.6 | 2022-2023 | 县自然 资源局 | 改善地表水水质 |
5 | 西峡县古庄河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项目 | 1.回车堂至花园村河道两岸新建岸坡,河道长2.9km,护坡长度5.8km;龙成钢构后营河堤至回车镇集镇高速桥左岸新建岸坡0.85km;回车镇集镇橡胶坝至燕营河道右岸新建岸坡1km。2.回车镇八龙庙村至老鹳河入河口进行污染底泥清除,河道修复长度约12.7km。3.回车镇八龙庙村至上营村范围河道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湿地,长度约4.4km,湿地宽度平均20m,湿地面积约8.8万m2;回车镇下营至燕营范围河道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湿地,长度约0.62km,湿地宽度平均20m,湿地面积约1.24万m2;312国道桥下水坝至老灌河入河口范围河道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湿地,长度约5.0km,湿地宽度平均20m,湿地面积约10万m2 | 2000 | 2022-2023 | 县生态 环境局 | 改善地表水水质 |
6 | 西峡县峡河寨根乡方庄村至界牌村段河道治理工程 | 护岸工程共5.206公里,新建生产桥1座,排水涵管1处 | 2411.1 | 2023-2024 | 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 | 改善地表水水质 |
7 | 西峡县蛇尾河太平镇鱼库村至太平村段河道 治理工程 | 河道疏浚、岸坡护砌 | 2947.93 | 2023-2024 | 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 | 改善地表水水质 |
8 | 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回收利用建设项目 | 对废弃物进行加工回收利用 | 19000 | 2023 -2024 | 县铂宇矿业有限公司 | 防止污染地块 |
9 | 炼铁厂超低排放综合 治理项目 | 对固废进行深加工处理 | 10476 | 2023-2023 |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 防止污染地块 |
10 | 西峡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 污水处理和水质净化 | 9127 | 2023-2023 | 县住建局 | 改善地表水水质 |
11 | 西峡县双龙镇东台子断面水环境生态修复项目 | 东台子断面上游河道新建河道两岸生态护坡4.8km,沿河人工湿地55500m2,污染底泥清除66600m2;双龙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处建设人工湿地4000m2 | 6906.57 | 2023-2024 | 双龙镇政府 | 改善地表水水质 |
12 | 西峡县泥河五里桥段生态治理工程 | 建污水管网,沿河护栏 | 2983 | 2023-2024 | 县住建局 | 改善地表水水质 |
13 | 六个集镇污水管网项目 | 在六个集镇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网49.92公里 | 4200 | 2023-2024 | 县住建局 | 改善地表水水质 |
14 | 城区污水 管网项目 | 新建及改造内河污水管网49.4公里 | 4500 | 2023-2025 | 县住建局 | 改善地表水水质 |
15 | 西峡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程 | 本项目区涉及回车镇回车堂村、五里桥镇白河湾村、西坪镇唐家湾村、西官庄村。项目主要内容为:实施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矿山损毁土地植被恢复、破损生态单元修复等,重建生态系统,合理开展修复后的生态化利用 | 70000 | 2023-2024 | 县信达自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 改善污染地块 |
16 | 陈阳河流域水生态修复项目 | 水生态修复 | 5000 | 2023-2025 | 丁河镇政府 | 改善地表水水质 |
17 | 秦岭东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 保护项目 | 完成人工造林0.15万亩、封山育林0.35万亩、退化林修复5.5万亩 | 16800 | 2022-2025 | 县林业局 | 提高林草覆盖率 |
18 | 储备林项目 | 完成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 | 153900 | 2019-2027 | 县林业局 | 提高林草覆盖率 |
19 | 生态强省国土绿化项目 | 完成人工造林0.06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退化林修复2万亩、森林抚育18.5万亩 | 4955 | 2022-2023 | 县林业局 | 提高林草覆盖率 |
二、推动“两山”转化 | ||||||
20 | 中药材冷冻库建设项目 | 建设储存能力4000吨中药材冷冻仓储库及配套设施设备等 | 1000 | 2023-2025 | 县林硕、森皓中药材合作社 | 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
21 | 5000亩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 | 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果园生草+水肥一体化”培肥地力,壮苗入地,引进推广高架牵引,一干两蔓树形培养,架式改良,机械化管理等措施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基地 | 4000 | 2020-2025 | 丹水镇 田关镇 阳城镇 回车镇 五里桥镇 丁河镇 重阳镇 西坪镇 双龙镇 寨根乡 等乡镇 | 提高生态农业比重 |
22 | 猕猴桃产业基地配套设施项目 | 1000亩猕猴桃断带补齐,500亩猕猴桃基地水利设施配套 | 500 | 2023-2023 | 县桃办 | 提高生态农业比重 |
23 | 5000亩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 | 建设连翘、黄精、山茱萸、瓜蒌、黄姜等中药材基地5000亩,水利设施配套、产地初加工等 | 1500 | 2022-2023 | 各乡镇 | 提高生态农业比重 |
24 | 猕猴桃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 | 实施土壤生物改土工程,加强有机肥施入,果园生草,培肥地力。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科学管理,定量挂果,树势强壮,树行架式规范,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企业采收、包装、销售效益及贮运能力 | 400 | 2022-2023 | 西坪镇 阳城镇 重阳镇 丁河镇 等乡镇 猕猴桃开发总公司 | 提高生态农业比重 |
25 | 西峡县现代中药材特色产地交易中心建设项目 | 建设万吨的中药材冷库,市场改造,建交易大厅、信息平台等 | 2000 | 2023-2025 | 米坪镇政府 | 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
26 | 食用菌科研中心智能化菌种生产线建设项目 | 建设日产4万袋香菇工厂化、智能化优质菌种生产线,变压器及高低压电缆、自备水系统、强夯等配套基础设施。满足全县种植规模30%的菌种需求 | 6500 | 2021-2023 | 县菌办 | 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
27 | 食用菌“双改”续建 项目 | 利用两年时间全县建设200个以上“双改”烘干厂,2023年拟建设100个以上,烘干机200台以上 | 4000 | 2023-2024 | 县菌办 | 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
28 | 标准化生产基地菇棚 提升改造 | 以北山和西片为主,在16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1-2个,全县共选取20个种植规模在20万袋以上的香菇种植基地进行提升改造,增宽高棚架、加装微喷设施、建深水井等 | 5000 | 2023-2024 | 县菌办 | 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
三、建立长效机制 | ||||||
29 | 伏牛山特色中药材生态园项目 | 集中药科普、文化、实训、展示等功能为一体 | 60000 | 2022-2025 | 南阳职业 学院 | 建立生态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
30 | 林业碳汇试点项目 | 通过开展森林固碳增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林业碳汇经营模式和完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实现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变现,带动生态产业的发展 | 48900 | 2023-2025 | 县林业局 | 保障生态 |
31 | 伏牛山中部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二期工程项目 | 建设56套林火瞭望视频监控、15套(自建塔)双光谱中载云台摄像机,扑火队营房3处、物资储备库2处,防火保障车辆6辆,林火阻隔系统通道60公里 | 8010 | 2023-2023 | 县林业局 | 保障生态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