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西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23-02-25

2022年,西峡县市场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执法监管效能不断优化。现将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党对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县市场监管局党组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党组学习计划,召开党组会议、党组(扩大)会议组织专题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牢牢把握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正确方向,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市场监管执法、监督、服务、普法等工作全过程。

(二)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将法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与市场监管主责主业同部署同落实。成立了西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及5人专班,负责落实示范创建具体工作。出台了《西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职能职责,明确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责任分工表。所有91项三级指标均明确牵头股室和协助股室,牵头股室在局示范创建专班指导下负责协调协助股室共同做好创建工作。高质量完成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全年12个月度工作学习任务清单。

(三)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唐金成、局长符丽竹能够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摆在事关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做好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职述法,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四)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把市场监管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列入2022年全年学习计划重中之重。坚持周五下午学习日活动,主要领导带头讲课,各业务股长、中队长轮流上台。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效能作风暗访片,重温入党誓词。组织机关干部集中观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实况直播,认真聆听学习大会报告。开展线上线下全覆盖学法活动,线上运用“学习强国”、“河南干部网络学院”、“汇贤学堂”等新媒体平台,加强自主学习培训,线下组织参加新《行政处罚法》法规知识学习,全体党员干部全员参加学习考核。全年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两次,通过评查整改达到了执法能力、执法素质、办案质量大提升。2022年12月27日,何洪波同志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个人。

二、履职尽责,忠诚担当,2022年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奋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大力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力优化服务流程。推行“证照联办”“一业一证一码”“一照多址”“歇业备案”“证照并销”“一件事一次办”“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推广应用”“企业开办+N项服务”共8项改革。实施“集群注册”,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平台经济发展。发挥登记注册职能作用,全力搞好优质服务,积极与山东、福建等地市场监管局联系,为南阳飓复管理合伙企业等7家招商引资企业办理档案迁移、变更登记,吸引上述企业及时落户西峡。办理股权、商标权质押7件,为龙成集团、飞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融资10.3亿余元,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与商南县、卢氏县市场监管局签订知识产权和市场监管指标跨区域战略合作协议,逐步实现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合保护。

(二)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建设标准西峡。充分发挥质量工作牵头抓总作用,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统筹协调25家成员单位协同发力,乡镇街道同步响应。质量考核成绩位居全市前列。积极推广e-CQS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强检业务申报、检定效率,让群众少跑腿。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标准立项,协助提升企业标准制修订能力和水平,引导企业做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示工作,以高标准引领质量提升。目前我县企业主导、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35项,地方标准6项。强化认证监管,严格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2022年新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6家108张证书。大力提升检测水平,夯实质量监管基础。购置砝码22吨,扩建非自动衡器检定项目,达到能检定100吨以下非自动衡器水平。突出民生计量和工业计量,对全县75家加油站加油机和加油枪,28家大型商超在用电子秤,工业企业使用的压力表、天平、衡器、21家医院、40家诊所血压计、医用超声源、心脑电图机实施强制检定。持续帮扶指导,积极争创政府质量奖。承接好省长质量奖初审工作,指导帮扶飞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20-2021年度河南省省长质量奖”,现已通过受理公示,正在评审中。

(三)守牢“四大安全”防线,落实“四个最严”。一是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26所A级、B级学校均已配备校园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坚持推行局长、所长每月深入学校食堂陪餐制。全面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评价工作,覆盖率达81.5%。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查隐患、守底线、保安全”专项行动、餐饮质量安全提升、网络食品安全净网行动、进口食品专项整治、春秋季学校食堂风险隐患排查、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三粉”专项整治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有效促进和提升了食品质量安全。深入落实“两个责任”,推进食品安全包保工作扎实开展。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工作,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全县6家A级、37家B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已由市、县领导包保到位;5254家C、D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养老机构、学校和幼儿园食堂全部由镇、村干部包保到位。做好食品抽检监测及处置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宣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食品安全知识,发布消费警示12条,组织线上线下培训40余次,大力推广“豫食考核APP”,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个个重视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监管,规范农村食品经营行为。对1257起农村集体聚餐做好登记备案并进行现场指导,持续做好厨师备案和培训工作。圆满完成中高招、大会议、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二是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深入实施“两品一械”质量安全整治“三项行动”,开展疫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疫苗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日常管理工作。完成药品抽检37批次,比对试验1批次。三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常抓不懈。聚焦特种设备超期未检、电梯质量安全提升、城镇燃气安全排查、锅炉安全专项排查、节假日旅游景区专项检查,加强作业人员持证监管,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动态更新风险隐患治理台账,形成闭环管理。四是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发力。深入开展产品质量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燃气安全“百日行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护农行动”及“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等各项专项行动。开展重点工业产品、电线电缆、消防产品、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彩钢复合板)、电线电缆等重点行业重点整治;抽检建筑钢筋、电线电缆、汽油、柴油、液化气、家用燃气灶具及配件等企业38家83个批次,抽检合格率均连续稳定在95%以上,不合格后处理率达100%.

(四)打好“智慧+信用监管”组合拳,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将18个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成员单位,打通“双随机、一公开”向乡镇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全年完成联合抽查86次,抽查检查事项覆盖250项,抽查检查对象339家,抽查检查结果公示率达100%。深入开展“双随机+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将检查对象分为A、B、C、D四类不同信用风险等级进行差异化监管。全年对91家高风险D类企业,90家中高风险C类企业,76家中风险B类企业,49家低风险A类企业进行了监督抽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公示各类涉企信息共14889条。2022年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市场主体 1209条,移出129条。受理申请修复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企业25家,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工作更加规范有力。

(五)利剑高悬,综合行政执法成效明显。坚持破大案、查要案、办铁案,立威信、树形象、出成效,维护市场秩序、护航经济发展、保障群众利益。聚焦民生领域关注热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农残超标、掺杂使假、违法添加、计量作弊、虚假广告、价格欺诈、超期未检电梯、翻新“黑气瓶”等违法违规行为及危害公共安全风险隐患重拳出击,及时亮剑,全年共立案211件,移交公安机关4件,罚没款320余万元。围绕农药化肥、转供电环节、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防疫用品及重要民生商品、粮食收购环节等开展专项检查。约谈大型超市、药品零售等行业企业,引导其参与社会共治,全力支援防疫稳价工作;设置价格监测点位5个,发现价格异常波动第一时间现场核查;整合执法力量,加大检查频次,对不明码标价、串通涨价、趁火打劫等价格违法行为和线索,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全力维护市场价格平稳有序。

(六)大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宽松环境。推行容错纠错柔性执法制度,杜绝任性执法、重复执法和随意检查,全力维护规范公正的市场法治环境。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印发《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对6起案件免于或不予处罚、48起案件从轻处罚、8起案件减轻处罚。着力推行柔性执法,坚持“柔”字着力,让执法监管更有温度,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告诫、行政建议等非强制手段,严格落实容错纠错柔性执法制度,杜绝任性执法、重复执法和随意检查。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

(一)存在问题。过去一年里,县市场监管局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在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方面存在宣传不到位、覆盖面不够广、形式不够新颖等问题;二是法治人才欠缺,法律专业人员不足;三是监管执法人员平均年龄较大,学习新知识新法规动力不足,执法能力水平与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不适应。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创新学习教育培训方式,加大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普法宣传力度,借助多媒体平台,创新宣传形式方式,多采取案例分析、集中宣讲、个案指导进行普法宣传。二是优化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跨部门综合监管等监管方式在日常工作中的运用,大力提升行政执法效率,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方式执法。三是采取多种方式经常性的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围绕行政审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监管执法等方面开展常态化业务大练兵,积极探索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创造市场监管领域新经验,全面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

 

                                        2023年2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