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统计局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西 峡 县 统 计 局
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 计 公 报
202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增强,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民生就业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创建河南省第二批“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3.9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111.9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31.2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4:39.4:46.2;全县人均GDP达到63384元。
物价平稳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3%,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与上年度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上涨0.1%,居住价格上涨0.3%,其他用品服务价格指数上涨1.8%。
就业形势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14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8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555人,扶持自主创业人数205人,带动就业420人。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21年西峡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8.5%。
全年粮食总产量100317吨,比上年减产4.6%。其中小麦产量37039吨,增产1.5%;玉米产量53018吨,减产9.1%。大豆产量1189吨,油料产量9302吨,水果666915吨,蔬菜484040吨;猪肉产量9500吨,增长17.3%,牛肉产量2000吨,下降4.8%,羊肉产量2800吨,产量没有变化;禽蛋产量10200吨,下降5.7%,牛奶产量2200吨,下降22%。
三、工业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7.3%。
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8.1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税金15.2亿元,同比增长40.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4.8%,基础建设投资增长21.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8.2亿元,同比增长17.9%。全县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2家;资质内房地产企业2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年初累计销售面积14.16万平方米,增长28%。
五、国内贸易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增长19.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81亿元,增长14.1%;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9.4亿元,增长11.3%;住宿业营业额4.8亿元,增长9.1%;餐饮业营业额8.4亿元,增长10.1%。
六、对外经济、电子商务
2021年,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1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9%。出口10.7亿美元,同比增长26.7%;进口1.93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机电产品出口2.54亿美元,同比增长48.9%;农产品7.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2%。全年招引富煌钢构、顺欣精密机械等各类项目58个,合同引资324.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2.73亿元。争取北京市和顺义区对口协作项目9个,到位资金5986万元。
2021年全县电商交易额达150.16亿元,同比增长19.87%,电子商务零售额达15.51亿元,同比增长20.64%。月均在线企业活跃店铺数量达3215家,全县电子商务企业达292家,园区入驻企业累计78家。全县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的电商企业达16家,省级示范企业4家,市级示范企业8家,创建1个市级示范乡镇,1个市级示范村。
七、旅游、文化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老界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取得积极进展。文创融合实现突破,创立“美鄀西峡”品牌,开发文创产品12种。五里桥镇土槽村成功创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全县共创成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个。老界岭景区荣获“河南省交旅融合示范景区”。全年接待游客851.3万人次,综合效益达44.5亿元。
2021年“政府采购、惠民百姓看戏”全年130场,已完成100余场,集中创作排练乡村振兴题材文艺节目。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468场,社区电影放映336场。文化馆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举行文艺演出活动160余场,惠及群众5万余人。图书馆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举办了系列读书活动,积极开展送书入校活动。博物馆结开办丰富多彩的临时陈展,举办“进学校、走社区、下基层”历史文化巡展宣传活动。
八、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9.58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税务部门完成14.74亿元,同比增长12.1%,税收比重75.3%;财政部门完成4.84亿元,同比增长10.7%,非税比重24.7%。
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2.68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重点支出分别是教育支出126487万元,同比增长12.5%;科技支出18858万元,同比增长29.1%;社保支出64533万元,同比增长18.2%;卫生健康支出46117万元,同比增长0.4%;农林水支出58199万元,同比增长9.5%。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7.32亿元,较年初增长13.76%;其中,住户存款244.8亿元,较年初增长14.2%。各项贷款余额173.02亿元,较年初增长16.03%。
九、教育、卫生和科学技术
2021年,西峡县各级各类学校320所(不含教学点),在校学生130597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1所,在校生18300人;中职学校1所,在校生5600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7823人;普通初中32所,在校生23865人;普通小学266所,在校生4290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26人;独立设置的幼儿园15所,附设幼儿班192个,在园幼儿21000人;全县共有教职工6804人,其中专任教师5930人。
全年新冠疫苗接种88.15万剂次,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明显加强。完成“两筛、两癌”筛查2.36万人同时完成产前血清学筛查1820人、超声筛查1743人,新生儿两病筛查2565人、听力筛查2594人。
瑞发电气、恒基冶材等7家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龙成冶材、通宇冶材等4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全县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6家。兴永盛、三辰生物科技等18家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后备企业。金方圆、三胜新材料等51家企业通过了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登记。西排公司获省创新龙头企业,众德汽车部件获省“瞪羚”企业。
果然风情、耀辉冶材2家企业通过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众德公司、天马公司等5家企业通过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南阳职业学院通过了市级重点实验室认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1年西峡县常住人口44.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5万人,乡村人口20.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0%,比2020年提高0.9个百分点。出生率为7.81‰,死亡率为8.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631.7元,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17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9.4元,增长8.5%。
2021年,我县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每人每月200元,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每人每月300元,达到省、市规定标准。全县确定农村低保对象7885户14432人,城市低保对象555户964人。
全县确定特困人员供养对象4886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1657人,农村分散供养对象3166人,城市分散供养对象63人,全年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资金3855.5万元。
2021年累计发放孤儿和艾滋病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费91人110.2万元,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144人114.2万元,发放在校超龄孤儿助学工程资金25人20.9万元,发放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补贴9332人593.1万元。
2021年,全县共有民办养老机构25家,床位2158张,入住老人1448人;敬老院16家,床位2280张,入住老人1615人;幸福院26家,床位455张,入住困难群众285人。
十一、环境保护
2021年,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灌河、淇河、丹水河出境水质基本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水平。县城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07天, PM10平均浓度为78微克/立方米, 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西峡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