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市“四上”企业入库数量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市场主体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四上”企业培育入库工作的通知》(宛政办〔2021〕15号)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培育力度,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市新增“四上”企业入库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新入库“四上”企业405个,同比增加173个,入库总量仅次于郑州,位居全省第二。
一、呈现特点
(一)各行业全面增长, 贸易业增量最高
分行业看,前三季度全市各行业新增“四上”企业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皆有增长,入库数量和同比增量最高的行业是贸易业,入库133个,同比增加82个。工业入库91个,同比增加23个。建筑业、重点服务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分别入库85个、38个和58个,同比增加40个、15个和13个。
(二)三产占比超五成,五个行业两升三降
前三季度, 全市第三产业新增“四上”企业229个,占全市新增“四上”企业的56.5%,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结构变化情况看,五个行业中贸易业和建筑业新增“四上”企业数量占全市新增“四上”企业数量的比重为32.8%和21%,同比提高10.9和1.6个百分点;其他三个行业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工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和重点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2.5%、14.3%和9.4%,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6.8、5.1和0.5个百分点。
(三)在库数量稳居全省第三,其中工业占比最高
截止9月底,“四上”企业在库数量达4622个,总量仅次于郑州、洛阳,稳居全省第三,比上年同期增加418个,同比增长9.9%。
分行业来看,在库数量最多的行业是工业和贸易业,在库总量分别为1548个和1395个,占“四上”企业在库总量的33.5% 和30.2%;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点服务业和建筑业企业分别在库591个、557个和531个,占“四上”企业在库总量的12.8%、12.1%和11.5%。
分十三个县市区来看,“四上”企业在库数量位居前三的县市区分别是:卧龙(564个)、邓州(535个)、宛城(396个);在库单位数量位居后三的县市区分别是:社旗(190个)、桐柏(218个)、南召(218个)。
分四个功能区来看,“四上”企业在库数量最多的是:高新(230个),最少的是鸭河(11个)。
(四)退库单位同比减少,上转下和贸易业占比最高
前三季度,全市共退库单位215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3个。分退库类型看,由“四上”转“四下”退库的法人单位有66个,占退库法人单位总数的30.7%;注销或吊销需退出的单位59个,占退库法人单位总数的27.4%;当年没有经营活动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退库32个,占退库法人单位总数的14.9%;停业(歇业)单位32个,占退库法人单位总数的14.9%。
分退库行业看,贸易业退库91个,占全部退库单位数的42.3%;重点服务业退库47个,占全部退库单位数的21.9%;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退库38个,占全部退库单位数的17.7%;工业退库24个,占全部退库单位数的11.2%;建筑业退库15个,占全部退库单位数的7.0%。
二、现存问题
(一)新增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
前三季度,新增的405个“四上”企业中,申报入库时营业收入到达5亿元以上有1个批发业(河南宛牧新材料有限公司);1亿元到5亿元的有7个,其中工业仅2个,贸易业5个;5000万元到1亿元的有19个,工业占8个。新增“四上”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质量不高,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分县市区来看,5亿元以上的企业内乡县1个,亿元以上的企业高新区2个,镇平县、桐柏县、卧龙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内乡县分别1个;5000万元到1亿元的企业卧龙区4个,高新区3个,宛城区、内乡县、淅川县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别2个,南召县、西峡县、唐河县和邓州市分别1个。
(二)经济发展新动能不足,行业结构不优
新增“四上”企业入库单位中,对GDP有净拉动作用的是新开业(投产)企业,前三季度,新开业(投产)企业227个,占全市新增“四上”企业的56.0%,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业58个、建筑业85个,合计占全市新开业(投产)企业的63.0%;贸易业37个,占比16.3%;工业29个,占比12.8%;重点服务业18个,占比7.9%。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市区之间差距大
分十三个县市区来看,前三季度,新增“四上”企业个数位居前三的分别是:邓州(54个)、唐河(39个)、卧龙(39个);新增“四上”企业个数位居后三的县区是:西峡(13个)、社旗(17个)、方城(17个)。新增“四上”企业个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较多的县区有:邓州增加43个、卧龙增加17个、南召增加17个。新增“四上”企业个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的县市区有:西峡减少2个。
分四个功能区来看,新增“四上”企业数量较多的是高新(24个)、示范区(19个),新增“四上”企业数量较少的是官庄(4个),鸭河无新增“四上”企业。新增“四上”企业个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较多的有高新和示范区,分别增加8个和7个。
(四)企业入统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本身财务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虽然达到了入库标准,但无法提交入库所需的财务报表;二是部分企业担心转为规上企业后,会加重税赋和管理约束,不愿升规入库;三是申报进入“四上”企业后,需要建立制度、明确专人负责,通过联网直报平台每月上报统计报表,企业觉得增加成本和负担。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企业入库导向
要狠抓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四上”企业培育入库工作的通知》,突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四上”企业培育入库的主体责任,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督促指导,加强培育库企业扶持力度,确保企业达标即申报入库。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要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和“企业服务日”活动,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久做多做活。要千方百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有效提高企业在宛投资办企信心,推动项目、企业落地生根,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积蓄后劲、增添动能。
(三)加大惠企政策宣传
要加大对市委、市政府近期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好企业入库各项奖惩措施,提高企业申报入库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