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说西峡 > 统计数据

西峡县统计局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计公报

来源:统计局 时间:2018-04-12

西 峡 县 统 计 局


西 峡 县 统 计 局

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 计 公 报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项工作开展卓有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52亿元,同比增长8.8%(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43.8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79.9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57.9:30优化为11.2:57.1:31.7,全县人均GDP为58005元。

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2和8.9%。

物价平稳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衣着价格上涨3.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5%,居住价格上涨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持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升2.2%。

就业形势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3.5%以内。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01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650人,全年新增就业6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20人。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17年西峡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4.5%。

全年粮食总产量97092吨,比上年增产0.8%。夏粮总产量37765吨,增产3%;秋粮总产量59327吨,减产0.5%。油料总产量9525吨,增产7.2%。烟叶总产量5096吨,增产3.5%;蔬菜总产量407545吨,增长7%。

表1: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97092


0.8


夏粮

37765


3


秋粮

59327


-0.5


油料

9525


7.2


花生

4931


7


油菜籽

芝麻

2064

2530


9.5

11.7


烤烟

5096


3.5


水果

538669


-2.2


蔬菜

407545

 

7


全年肉类总产量30410吨,比上年增长1.7%。禽肉产量1961吨,与上年增长3.4%。

表2:2017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2017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猪肉

牛肉

羊肉

禽肉产量


30410

20768吨

4527吨

2757吨

1961吨



1.7

3.5

-7.3

3.3

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大型企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3.2%;中型企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26.9%。轻工业增加值32.6亿元,增长8.6%,重工业增加值84.8亿元,增长12.6%;公有制增加值2.1亿元,增长7.6%,非公有制增加值115.3亿元,增长13.6%。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1.4亿元,增长39.2%。工业出口交货值53.9亿元,下降5.3%。工业增值税8.2亿元,增长16.2%。

表3: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117.4


11


其中:大型企业

48.5


13.2


中型企业

14.3


26.9


小型企业

54.6


1.4


其中:公有制

2.1


7.6


非公有制

115.3


13.6


其中:轻工业

32.6


8.6


重工业

84.8


12.6


主要工业产品中多数保持较快增长。

表4: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石墨及碳素制品

机制纸及纸板

耐火材料制品

中成药

水泥

汽车配件

发电设备

钢材

罐头

冷冻蔬菜

饮料

万吨

万吨

万件

万千瓦

万吨

629.4

11610

107.9

9924.6

42

2856.8

44.3

207.7

13183

60020

33310

-1.2

-8.6

-45.2

-1.6

-10.4

13

1.8

34.2

29.2

159.9

17.8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4.3%;实现利税20.9亿元,增长69.8%;实现利润12.7亿元,增长245%。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全县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3家,资质内建筑业企业住宅竣工面积25.5万平方米;资质内房地产企业1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面积87329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320.3亿元,增长4.5%;工业投资188.2亿元,下降12.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亿元,下降1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亿元,增长10.7%;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5亿元,增长10%。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76.5亿元,增长12.1%;零售业零售额48.4亿元,增长14.2%;住宿业营业额5.6亿元,增长13.1%;餐饮业营业额13.5亿元,增长15%。

六、对外经济

2017年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38.3%,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 62.05%。其中:进口2.2亿美元,同比增长67%;出口9.85亿美元,同比增长33%;以香菇为主的农产品出口8.83亿美元,同比增长34%。进出口、出口总额连续10年位居全市出口第一,连续3年位居全省55个对外开放重点县第1位。全县进出口企业达83家,进出口额首次突破12亿美元,

七、旅游

2017年,全县旅游产业持续上档升级,开展A级景区标准化建设行动,老界岭、恐龙遗迹园、龙潭沟、老君洞、鹳河漂流、寺山等景区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提升。全年接待游客681.5万人次,旅游综合效益3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26.7%。

八、财政和金融

2017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0877万元,比上年增长9.3 %。其中:税收收入102228万元,增长9.5%;国内增值税完成56154万元,增长9.6%;个人所得税完成2792万元,下降26.9%;企业所得税完成11892万元,增长31.1%;非税收入完成38649万元,增长8.9 %。

全县财政支出305477万元,增长5.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048万元,增长2.2%;公共安全支出12105万元,增长1.3%;教育支出81825万元,增长11.6%;科学技术支出9507万元,增长30%;医疗卫生支出37751万元,增长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964万元,增长21.5%;环境保护支出28434万元,增长23.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248万元,增长12%;农林水事务支出49368万元,增长12.9%;交通运输支出2540万元,增长104.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支出350万元,下降38.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56万元,增长22.5%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95.98亿元、117.1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4.2%、2.9%。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指标59.8%,新增存贷比13.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9.4亿元,比年初增长15.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现有普通中学32所,专任教师2552人,在校学生37517人;小学85所,专任教师2464人,在校学生46663人;幼儿园109所,在园幼儿2070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07人。

2017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有 10余家企业通过南阳市高新技术后备企业认定,通过备案的企业累计达到91家,占全市的比重达20%。2017年,全县专利申请42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7件),授权20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0件)。

2017年,我县共有44个专利获得省专利资助(占南阳市获得专利资助总数的80%);有11个专利权人的65项发明专利获得南阳市发明专利授权奖(占南阳市发明专利授权奖获奖总数的30%),其中有4项PCT(国际专利)授权(占南阳市PCT专利授权奖获奖总数的67%);两项专利获得了南阳市优秀专利奖(占南阳市优秀专利奖获奖总数的1/5),共获得省市专利资助和奖励金额共计22.73万元。

十、文化和卫生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年政举办各种文艺活动120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举办各种书画展、摄影展、奇石展、歌舞表演、戏曲大赛、才艺展示、广场舞大赛、非遗艺术展演等文化活动200余场。举办“传树争做”相关文化活动50余场。免费开放取得明显成效。“三馆一中心”坚持免费向社会开放,常年开展书刊借阅、公益培训、展览、流动服务,年均服务群众30多万人次。文化惠民工程强化推进。扎实开展电影放映工程、送戏下乡、戏曲艺术进校园、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文化惠民工程,两年来累计为群众送戏1200余场,放电影12000多场。文化品牌特色明显。成功举办了 “屈原故里——中国·西峡端午旅游文化节”、“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孙沟李花节”、“中国·西峡老君洞老子文化节”等特色文化节,恐龙文化、屈原文化、重阳文化、仲景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和传统文化等八大文化品牌,已经在西峡初步形成。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现有县级和乡级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7个。有各类卫生从业人员2037人,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1577人,乡镇卫生院460人。全县执业医师人数达655人,注册护士966人。全县拥有床位2530张,其中县级医院1823张,乡镇卫生院707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7.44万人,常住人口42.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0.7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8.36%,乡村人口为22.19万人。全年出生率为11.83‰,死亡率为6.76‰;自然增长率为5.0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7年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9元,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3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96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3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192元,增长16.7%。

全年确定农村低保对象6886户10298人,取消因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农村低保对象1980人,新增706人;确定城市低保对象612户1038人,取消因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城市低保对象45人,新增107人。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由提高到142元,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提高到250元,达到省、市规定标准。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861.7万元,其中城市低保资金308.09万元。全年共有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996人,其中集中供养1133人,分散供养1863人;城镇特困供养对象22人。

2017年城乡医疗救助住院救助4571人226.5万元,门诊救助1133人56.65万元,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294人84.82万元,有效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截止年底,全县共有民办养老机构达到15家,其中取得《养老设立许可证》的民办养老机构的8家,全县养老机构共有床位805张,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125人,入住776人。

十二、环境保护

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工作体系,启动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实施了13条河流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了25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县城集中饮用水源地各项监测指标未出现异常现象,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为100%。淇河西坪大桥断面、淇河上河断面、丁河封湾断面、老灌河三道河断面、老灌河杨河断面、蛇尾河东台子断面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老灌河许营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全部指标均为达标。全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4天。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西峡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