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统计局关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西 峡 县 统 计 局
关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 计 公 报
2008年,西峡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 “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奋斗目标,为建设富强秀美和谐新西峡努力奋斗,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西峡生产总值1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40.5%;第三产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9:60:21.1变化为15.1:65.2:19.7。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7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7.4%和10.2%。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6.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5%,居住价格上涨9.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6.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升5.9%。
就业形势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全县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3135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97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0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68134人。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8年西峡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5.2%。
全年粮食总产量106893吨,比上年增长1.6%。夏粮总产量38529吨,比上年增长3.7%;秋粮总产量68364吨,增长0.4%。油料总产量5227吨,增长5%。烟叶总产量3921吨,增长5%;蔬菜总产量179319吨,下降36.9%。
表1: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吨)
产品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粮食 | 106893 | 1.6 | ||
夏粮 | 38529 | 3.7 | ||
秋粮 | 68364 | 0.4 | ||
油料 | 5227 | 5 | ||
花生 | 2673 | 0.5 | ||
油菜籽 芝麻 | 1150 1404 | 18.9 21.5 | ||
烤烟 | 3921 | 5 | ||
水果 | 200232 | 40.4 | ||
蔬菜 | 179319 |
| -36.9 |
2008年全年林业工作围绕“一山”(各通道第一山脊线以内)、“两沿”(沿河、沿路)“三围”(围城、围镇、围村)、“四点”(厂矿企业、社区、庭院、景区)四个绿化重点,全方位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年栽植各类苗木650余万株,点播油桐、栎类等林木种子20万公斤,完成造林绿化20.75万亩。同时,实施封山育林35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50余万株。全县荒山荒地绿化率达到94.1%。
全年肉类总产量26608吨,比上年增长3.5%。禽肉产量1396吨,增长5.1%。
表2:2008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2008年 | 比上年增长(%) | |
肉类总产量 #猪肉 牛肉 羊肉 禽肉产量 大家畜年末存栏 #其中:牛 羊年末存栏 猪年末存栏 家禽存栏 | 26608吨 17556吨 4689吨 2488吨 1396吨 6.45万头 6.38万头 35.65万只 29.05万头 234.28万只 | 3.5 7.6 0.8 5.2 5.1 -1.5 -1.4 0.3 5.7 1.9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5%。
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5279万元,下降47.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26.8%。轻工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24.3%,重工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22.3%。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增长57.6%。
表3: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万元)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工业增加值 | 460123 | 22.5 | ||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 5279 | -47.2 | ||
国有企业 | 3203 | -59.6 | ||
股份制企业 | 449755 | 26.8 | ||
其中:公有制 | 5279 | -47.2 | ||
非公有制 | 454844 | 23.8 | ||
其中:轻工业 | 45962 | 24.3 | ||
重工业 | 414161 | 22.3 |
主要工业产品中多数保持较快增长。
表4: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供电量 机制纸及纸板 石墨及碳素制品 中成药 水泥 大理石板材 发电设备 工业用电量 | 万千瓦小时 吨 吨 吨 万吨 万平方米 万千瓦 万千瓦小时 | 50809 11027 1423135 5879 68.4 50.2 23.9 90562 | 16.6 57.6 51.5 59.6 51 70.7 1.6 37.1 |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实现利润12.7亿元,增长47.8%。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9.7%,比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其中城镇投资53.3亿元,增长36.7%。
城镇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6350万元,增长14%;工业投资40.1亿元,增长36.6%,其中,医药制造业完成投资6440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投资12.9亿元,增长41.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2.3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3.4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2.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6亿元,增长38.5%。
基础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全年全县城镇建设投入15858.4万元,其中县城建设投入11598.4万元,小城镇建设投入4260万元。绿化亮化成效显著。全年新增和改建绿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加绿地近20万增方米,栽植各种乔木近15万株,花灌木40万株,地被植物及模纹图案4万方米,草坪10余万方米,完成投资1800万元。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县小城镇建设共完成投资4260万元,硬化道路10.8公里,整修铺设下水管道6.1公里,栽植各种苗木87800株,完在了集镇饮水工程2处,新建小游园2处、花池56个。并实施了一批文化大院、敬老院、中小学教学楼、酒店宾馆等配套设施建设,使集镇的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4.9亿元,增长31.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8亿元,增长24.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9亿元,增长33%;零售业零售额17.4亿元,增长24.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6亿元,增长39.4%;其他行业零售额7421万元,增长55.3%。
六、对外经济
2008年西峡县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实现了改革开放大突破。全县新增外贸出口企业3家,总数达到17家,出口市场扩展到18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外贸进出口突破3亿美元大关,达到3.3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中完成外贸出口26710万美元,外贸进口5758万美元,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外贸依存度达到22%。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46个,合同引资31亿元,到位资金11.6亿元;新增外资企业1家,总数达到15家,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货运量周转量99701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54657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882.4万元。
2008年,我县旅游工作按照“绿色王国、度假乐园”的定位,树牢“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理念,突出恐龙文化游、生态休闲游两大主题,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为载体,强力推动西峡旅游由观光型向度假型、特色化向品牌化、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努力实现资源大县向旅游名县跨越。全年新发展农家宾馆120家,累计达到500多家。老界岭避暑山庄被评为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龙潭沟”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创建“中国旅游强县”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功举办了中国西峡首届重阳文化节,西峡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省外游客明显增多。全年我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226万人次,同比增长37.5%,门票收入8700万元,同比增长52%,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95.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县财政收支预算运行平稳,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稳定大局,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808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税收收入42771万元,增长24.9% ,非税收入6037万元,增长4.1%。全县财政支出103163万元,增长26.2%。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5亿元,增长17.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5亿元,增长6.5%;中长期贷款余额3.9亿元,增长57.6%。工业贷款余额6.9亿元,增长2.5%;农业贷款余额11.4亿元,增长0.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牢牢抓住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的机遇,实施了 “两基”攻坚工程,进一步巩固提高了“两基”成果。一是按《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贫困寄宿生补助标准,全年共拨付公用经费1409.3万元、书本费567.8万元,“一补”资金454.9万元,共计拨付资金2432万元,基本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全县共确立上级危改项目34所学校,争取资金276万元,新建校舍面积5488平方米,目前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受2008年“5.12”地震影响,新产生C级危房17471.2平方米、D级危房1105平方米,县财政下拨300万元用于维修和改造。目前已招标11个改造项目,8个维修项目已经开工。全县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6.6%,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4.8%。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全县科技工作一是以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为重点,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围绕“果、药、菌”特色农业发展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组织实施县级星火计划51项(次)、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76项(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钢铁及冶金辅料、中药制药、汽车配件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和电力能源、矿产加工两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带动引领作用,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008年向国家科技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个(西排、龙成特材公司),并通过验收,获得批准。同时,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向省科技厅申报工程技术中心3个(西保、西排、龙成),西保、西排已顺利通过难收,获得省科技厅批准建立。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全县文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社会文化事业成就显著,我县被河南省文化先进县评审领导小组授予“河南省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二是积极参加上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评审活动,成效显著,西坪民歌被国务院颁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播电视工作开创新局面。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7个行政村,自然村通有线电视达到256个。有线电视网络改改造覆盖用户3.9万户,其中城区1.2万户,乡镇2.7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77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中心卫生院5个,一般卫生院11个,村卫生所333个,个体诊所22个。有各类卫生从业人员2144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76人,乡镇卫生院642人,村卫生所695人,个体从业人员31人。全县拥有床位1076张,其中县级医院850张,乡镇卫生院226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2008年全县参合农民达36.7万人,参合率97.1%,参合标准由50元提高到90元。
重视体育教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健康第一”的要求,把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成功地举办了广场篮球比赛一系列具有轰动效应的群众性体育比赛,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42455人。全年出生人口4906人,出生率为:11.12‰;死亡人口2613人,死亡率为:5.92‰;自然增长人口229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0元,比上年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777元,增长17.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02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56元,增长19%。
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我县在岗职工工资稳步增长,职工工资水平提速加快。2008年,我县在岗职工全年平均工资达到19176元,同比增长8.7%;全县从业人员月平均报酬为1598元,增长8.7%。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全县共有五保供养对象3564人,其中集中供养942人,分散供养2622人;全县10.5万户、35万农民中,已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472户、10782人,占农业人数的3.3%。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县共有城镇低保对象3483户7171人,按照人均130元标准的差额补助及时发放低保金。
十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做好高耗能高排放污染严重企业的关闭工作。2008年全县爆破拆除了灌河水泥有限公司和淅水集团西峡长安水泥公司3条机械化立窖水泥生产线,关闭了全县23家粘土实心砖厂,取缔了32个小选金、小炼钒等“十五小”项目。二是狠抓县城生活污染治理工作。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07年1月建设成投运,随着管网不断配套完善,收水率进一步提高,收水率达93%。三是强化监督管理,通过管理措施落实污染减排。组织开展了全县污染源监测、申报工作和环保执法检查活动,新审批项目10个,环评执行率100%。2008年全县削减二氧化硫775吨、化学需氧量1036吨,与2007年排放总量比削减率分别为12%、16%。灌河出境水符合地表水三类水质要求。
2008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深化专项整治,强化综合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全县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34起,死亡25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3起,死亡22人;工矿商贸建筑业事故3起,死亡3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4%。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各项指标同比均有下降。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西峡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